梦远书城 > 英雄传奇 > 木兰奇女传 | 上页 下页
第三十二回 木兰三上陈情表 太宗建庙旌贤良(2)


  杨琰看罢,再拜而起,日诵不休。晚有所得,于是镌之于石,置之南岳山中,以昭后世,永垂不朽。

  再说张昌宗行至六七里到了驿旅河,将盒儿打开,取心向水中漂洗。心中之血,滴出如丝,顺水流百余丈不断(今木兰山有洗血河,山右有木兰潭)。张昌宗每日早晚,对盒焚香再拜,方上马而行。到了长安,捧表献盒于天子。将木兰之事,细细奏明。太宗闻奏,发立汗下。启表细观,内云:

  臣儿木兰,闻至孝之子,不忍忤亲之心,宁敢犯其色乎?至忠之臣,不忍视君之过,宁敢长其恶乎?然至孝而见疑,申生受骊姬之谤;至忠而获罪,周公歌鸱鸮之诗。说者谓天实为之,以成二子之忠孝,臣窃以为不然。盖申生之罪,可以死可以不死,周公之谤,可以辨可以不辨。尔者镇北侯伍登叛义伏诛,使伍登而果有是心也,肆其尸于市可也,奈何陛下旋杀之而封之?岂恶其生而爱其死欤?使伍登而无是心也,陛下虽荣其墓,未足以慰伍登之魂焉。臣则曰天实为之,以报伍登之隐微。盖伍登有可杀之理,而无可杀之罪;陛下有杀伍登之权,而无杀伍登之寔案也。孟子曰:善战者服上刑。是善杀人者,人终杀之。然则伍登之死也,理有当然,事有必至者也。臣儿不幸亦善战,故臣之死,亦必如伍登之死也。嗟乎,伍登见疑于君上,在己已为非忠,又彰君之过失,于理尤为非顺。臣拊心自忆:向也服 干戈而履异域,女道既已有乖;今也诣阙廷而受极刑,闺范殊为不雅。不若向赤心而矢赤心,傍亲茔而守亲训。方寸之物,对君上可以无惭;七尺之躯,依父母犹能无愧。昔日之爵禄可辞,今日之白刃可蹈。陛下念臣立心忠孝,不能成忠孝之令名;尽性天道,不能获天道之荫庇;持身事父,不能全父母之遗形。天实为之。莫之致而至,命也,臣死复何恨!

  太宗看武昭公主所奏,言言天理,句句良心,真性相感,自然泪下,哀痛不已。再将盒儿揭开,一颗舍利子,金光射目,赤若丹砂,光似明珠。即命杜如晦、王珪持原盒赍回西陵合葬,谥武昭公主为贞德公主,题其坊曰:“忠孝勇烈”。又命崇其墓,须高百尺,周五百步。又诏地方官春秋隆以祭典,封其弟金兰袭受侯爵。后来武则天在位,录封太宗所杀伍氏之后,差人掘李淳风之墓,不见其尸。荣封木兰朱氏之后,又赐号昭烈后,又赐金书。对联云:

  人夸烈女心如石,我爱将军勇过男。

  后来公主在木兰山,屡屡显圣,不可具述,至今香火不绝。后人有诗叹曰:

  至孝由天性,知微勇即生。
  当时传盛事,后代仰忠贞。
  望月形初见,三秋气共清。
  山与人俱永,亘古挹芳名。

  又有诗赞之曰:

  木兰耸翠两峰青,降落真灵作女型。
  竭力致身期尽性,闺中明德有余馨。

  却说界牌关总兵朱明,闻木兰身死,解印回家,披孝守墓,三年不倦。一夕,梦花阿珍叫曰:“公主至矣。”

  朱明跪拜曰:“将军近日无恙否?”

  公主答曰:“吾今奏明上帝,保尔为值殿功曹,当与我同游上界。”

  次日,朱明告知妻子尹氏,无疾而终。

  再说杨琰闻木兰已死,丧吾诸人亦皆去世,惟谌于飞、铁冠道人尚在。恐大道无传,即致仕回家,到白云洞中,谒见二公。于飞迎而谓曰:“子何来迟?”

  琰曰:“侄儿贪取仕进,尘心不净,读二位叔父所付道心之文,思往事如梦境,特回家听讲,祈二位叔父不吝斯道,以省侄儿之愚昧。”

  于飞曰:“子有疑则问,以共相启发耳。”

  琰问曰:“据叔父所云,一心分为二用,但不知人心、道心必如何,才分清界限?”

  于飞曰:“子静坐思之,觉一派妄念,千头万绪,总在心面上滚来滚去,这就名为欲界。尔于此时,任他纷纷乱乱,一心守住主人,久而久之,觉妄念灭尽,心内如如在在,又觉此心非心,竟是一个光明境界。于光明境界内,又觉有一个主宰,不动不摇。古人云:外无私欲,内合天理,允执厥中者,此也。又云:恍兮惚兮,其中有象;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亦指此也。但此时虽云自见道心,切不可自谓有得,着一毫意念在内。若着意念,即为着了寔相。古人云:外着寔相,内心即乱;内着寔相,真性不空。不空则真性不灵,真切实语也。”

  琰曰:“儒者之用心以诚,道家之用心以虚。诚则有主,虚则不窒,敢问二教同异之间,相去若何?”

  于飞曰:“圣人恐人用诚字太过,则近于固执,故继以明;太上恐人用虚字太过,则无寔际工夫,故继之以一字,其间并无同异之处。”

  琰又问曰:“道家云降龙伏虎,有是事乎?”

  于飞曰:“心灵如龙,念猛如虎,心静则龙降,念止则虎伏。”

  琰曰:“如何分先天、后天?”

  于飞曰:“心静念止是先天,心动念驰是后天。”

  琰曰:“佛家言性全是空谈,不知其中亦有寔际工夫否?”

  铁冠道人曰:“大悟山焦周和尚得丧吾心法,贤侄何不去问于彼?”

  杨琰即回家备礼,向大悟而来。焦周闻之,迎入方丈相见。礼毕,琰见焦周座间置《论语》一部,琰笑曰:“和尚念儒书何用?”

  周曰:“悟禅。”

  琰曰:“在何句上悟?”

  周曰:“在毋意、毋固、毋必、毋我上悟。”

  琰曰:“恐无而不无,若何?”

  周曰:“有若无。”

  琰曰:“若不有而有?”

  周曰:“空空如也。”


梦远书城(guxuo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