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远书城 > 黄宗羲 > 明儒学案 | 上页 下页
邹元标讲义


  人若真仁,直心而言为德言,根心而发为生色。不然,强排道理,遮饰有德,皆巧言也;危冠危服,一面笑容,皆令色也。彼方自负道统,自认涵养,不知去仁何啻千山万水,到不如乡里朴实老农老圃,可与之入道。(以上《巧言令色》)

  有子说和,又必以礼节,是看和自和,礼自礼。子思子曰:“发而皆中节谓之和”,若又要以礼节之,何以谓之和?(《礼之用》)

  口之于味,耳之于声,目之于色,鼻之于臭,四肢之于安逸,非性乎?仁之于父子,义之于君臣,礼之于宾主,智之于贤者,圣人之于天道,非性之故物乎?(《温故》)

  近世学者,以知是知非为良知。夫是非炽然,且从流于情识而不自觉,恶在其为良知?(《诲女知之》)

  仕学一道,隐显一心,孝友即是政事。若曰“居位别有政事”,此托词以答,或人则视政事孝弟为两事矣。(《子奚不为政》)

  夫道一而已矣。以为有一,却又是万,以为有万,却又是一。一即万,万即一。如学者云“以一贯万”,是一是一,万是万,岂不是两件?(《一贯》)

  旧说思与之齐,是从他人身上比拟,一团世俗心肠。思与之齐,必不能思齐,原齐则无不齐。不贤只是一念差了。我自省不赖此学,一念而差,与渠争多少,待人自无不恕。(《见贤见不贤》)

  学道之士,在世途极是不便,向道不笃的,易生退转。若真信千古而得一知者,犹比肩也,何孤立之有?不能自立,东挨西靠,口嘴上讨得个好字,眼前容易过,误却平生事业矣。(《德不孤》)

  伯夷是清,伊尹是任,柳下惠是和,还有个器在。(《女器也》)

  学不见体,动辄落显微二边。(《文章性天》)

  出户即是由道,非是由户与由道有分别。(《出不由户》)

  学者若不从大光明藏磨勘,露出精彩,群居终日,虽说若何为心,若何为性,若何为孔门之旨,若何为宋儒之旨,是言不及义也。终日依倚名节之迹,彷佛义理之事,是好行小慧也。(《群居终日》)

  吾辈在此一堂讲学,所亲就者大人,不虚心受益,却是狎大人。所讲究者圣言,不虚心体贴,却是,侮圣言。记得少年时,在青原,当时我邦济济大人在席,今皆物化,蹈狎大人之弊。又记得一友。将《四书》诸论,互相比拟,一先正答曰:“总只是非礼之言。”(《畏天命》)

  乡愿一副精神,只在媚世,东也好,西也好,全在毁誉是非之中。圣人精神,不顾东,不顾西,惟安我心之本然,超出毁誉是非利害之外。(《乡愿》)

  德本明也,人只争一个觉耳。

  “须知人人具有至善,只是不止,一止而至善在是”。曰:“何以止?”“无意必固我是已。”

  学不知止,漫言修身,如农夫运石为粪,力愈勤而愈远矣。(《大学》)

  《大学》之要,无意而已。无意入门,诚意而已。然徒知诚意,不知意之面目,未有能诚意者。故教人以观意之所自来,何处看得?只在毋自欺。毋自欺何处体贴?你看人闻恶臭那个不掩鼻?见好色那个不喜欢?这个好恶,就是意根。那个人不求自慊?又小人为不善,见君子厌然,厌然处亦是真意。这个真意发根处,至贵无对,所以谓之独。君子慎独,从心从真,只是认得此真心,不为意所掩,故通天通地,指视莫违,心宽体胖,斯为真慎独。后儒之所谓慎独者,则以身为桎梏,如何得广与胖?无意之旨荒矣。(《诚意》)

  学者一向说明德,说亲民,说止至善,说格物,千言万语,旁引曲譬,那个是宋儒说,那个是我明大儒说,纵说得伶俐,与自家身心无干。一到知止,则水尽山穷,无复可言。说如此方谓之致知,方谓之格物,此谓之本。(《知止》)

  先生以知止为《大学》之宗。

  离已发求未发,即孔子复生不能。子且观中节之和,即知未发之中,离和无中,离达道无大本。(《中和》)

  何谓之索隐?今讲学者外伦理日用说心性,入牛毛者是已。何以谓之行怪?今服尧服,冠伊川冠之类。(《索隐行怪》)

  一字,即吾道一以贯之之一。圣人说道理零碎了,恐人从零碎处寻道理,说天德也说到一来,说王道也说到一来。正如地之行龙,到紧关处,一束精神便不散乱。(《所以行之者一》)

  人之生也直,直道而行,不直则曲,所以须致曲。如见孺子入井,自然怵惕恻隐之心,直也;纳交要誉恶声,斯曲矣。然则何以致之?程子云:“人须是识其真心。”此致曲之旨也。(《致曲》)

  有问:“自成自道者。”曰:“子适来问我,还是有人叫子来问我,还是自来问的?”曰:“此发于自己,如何人使得?”曰:“即此是自成自道。”(《自成自道》)

  善与人同,不是将善去同人,亦不是将人善来同我。人人本有,个个圆成,鱼游于水,鸟翔于天,无一物能问之也。(《善与人同》)

  赤子之心,真心也。见着父母,一团亲爱,见着兄弟,一团欢欣,何尝费些拟议思虑?何曾费些商量?大人只是不失这个真心,便是圣学不明。愁赤子之心空虚,把闻见填实,厌赤子之心真率,把礼文遮饰。儒者以为希圣要务,不知议论日繁,去真心日远。无怪乎大人不多见也。象山云:“纵不识一字,终是还他堂堂大人。”(《赤子之心》)


梦远书城(guxuo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