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远书城 > 黄宗羲 > 明儒学案 | 上页 下页
黄弘纲


  黄弘纲字正之,号洛村,江西雩县人。举正德十一年乡试。从阳明于虔台。阳明教法,士子初至者,先令高第弟子教之,而后与之语。先生列于高第。阳明归越,先生不离者四五年。阳明卒,居守其家,又三年。

  嘉靖二十三年,始任为汀州府推官,升刑部主事。时塞上多故,将校下狱者,吏率刻深以逢上意。先生按法不轻上下,以故不为人所喜,遂请致仕。归与东廓、双江、念庵讲学,流连旬月。士子有所请质,先生不遽发言,瞠视注听,待其意尽词毕,徐以一二言中其窍会,莫不融然。

  四十年五月二十日八日卒,年七十。

  先生之学再变,始者持守甚坚,其后以不致纤毫之力,一顺自然为主。其生平厚于自信,而薄迎合,长于持重,而短机械,盖望而知其为有道者也。阳明之良知,原即周子诚一无伪之本体,然其与学者言,多在发用上,要人从知是知非处转个路头。此方便法门也,而及门之承其说者,遂以意念之善者为良知。先生曰:“以意念之善为良知,终非天然自有之良。知为有意之知,觉为有意之觉,胎骨未净,卒成凡体。于是而知阳明有善有恶之意,知善知恶之知,皆非定本。意既有善有恶,则知不得不逐于善恶,只在念起念灭上工夫,一世合不上本体矣。”四句教法,先生所不用也。双江“归寂”,先生曰:“寂与感不可一例观也,有得其本体者,有失其本体者。自得其本体之寂者言之,虽存之弥久,涵之极深,而渊微之精未尝无也。自得其本体之感者言之,虽纷然而至,杳然而来,而应用之妙未尝有也。未尝有,则感也寂在其中矣;未尝无,则寂也感在其中矣。不睹不闻其体也,戒慎恐惧其功也,皆合寂感而言之者也。”

  按双江之寂,即先生之所谓“本体”也。知主静非动静之静,则归寂非寂感之寂矣。然其间正自有说。自来儒者以未发为性,已发为情,其实性情二字,无处可容分析。性之于情,犹理之于气,非情亦何从见性,故喜怒哀乐,情也;中和,性也。于未发言喜怒哀乐,是明明言未发有情矣,奈何分析性情?则求性者必求之未发,此归寂之宗所由立也。一时同门与双江辨者,皆从已发见未发,亦仍是析情于发,析性于未发,其情性不能归一同也。

  ·《洛村语录》


梦远书城(guxuo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