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远书城 > 黄宗羲 > 明儒学案 | 上页 下页
张元忭


  张元忭字子荩,别号阳和,越之山阴人。父天复,行太仆卿。幼读朱子《格致补传》,曰:“无乃倒言之乎?当云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,而后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也。”

  嘉靖戊午,举于乡。

  隆庆戊辰,太仆就逮于滇,先生侍之以往。太仆释归,先生入京颂冤。事解,又归慰太仆于家。一岁之中,往来凡三万余里,年踰三十而发白种种,其至性如此。

  辛未,登进士第一人,授翰林修撰。寻丁外艰。万历己卯,教习内书堂。先生谓“寺人在天子左右,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”。因取《中鉴录》谆谆诲之。江陵病,举朝奔走醮事,先生以门生未尝往也。壬午皇嗣诞生,赍诏至楚,丁内艰。

  丁亥升右春坊,左谕德,兼翰林侍读。明年三月卒官,年五十一。

  先生之学,从龙溪得其绪论,故笃信阳明四有教法。龙溪谈本体而讳言工夫,识得本体,便是工夫。先生不信,而谓“本体本无可说,凡可说者皆工夫也”。尝辟龙溪欲浑儒释而一之,以良知二字为范围三教之宗旨,何其悖也。故曰“吾以不可学龙溪之可”。先生可谓善学者也。第主意只在善有善几,恶有恶几,于此而慎察之,以为良知善必真好,恶必真恶,格不正以归于正为格物,则其认良知都向发上。阳明独不曰良知是未发之中乎?察识善几、恶几是照也,非良知之本体也。朱子《答吕子约》曰:“向来讲论思索,直以心为已发,而所论致知格物,以察识端倪为初下手处,以故缺却平日涵养一段工夫。”此即先生之言良知也。朱子易箦,改《诚意章句》曰:“实其心之所发。”。此即先生之言格物也。先生谈文成之学,而究竟不出于朱子,恐于本体终有所未明也。

  ·《不二斋论学书》
  ·《秋游记》
  ·《志学录》


梦远书城(guxuo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