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远书城 > 史料 > 名臣碑传琬琰集 | 上页 下页
◆王尧臣墓志铭


  ▼王文安公尧臣墓志铭〔欧阳修〕

  公姓王氏,其先太原祁人。其六世祖某,为唐辉州刺史,遭世乱,因留家砀山。砀山近宋,其后又徙宋州之虞城,今为应天虞城人也。公讳尧臣,字伯庸。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,为将作监丞、通判湖州。召试,以著作佐郎、直集贤院知光州。岁大饥,群盗发民仓廪,吏法当死。公曰:“此饥民求食尔,荒政之所恤也。”乃请以减死论,其后遂以著令,至今用之。丁父忧,服除,为三司度支判官,再迁右司谏。郭皇后废居瑶华宫,有疾,上颇哀怜之。方后废时,宦者阎文应有力,及后疾,文应又主监医。后且卒,议者疑文应有奸谋。公请付其事御史,考按虚实,以释天下之疑。事虽不行,然自文应用事,无敢指言者。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。后犹在殡,有司以岁正月用故事张灯。公言:“郭氏幸得蒙厚恩,复位号,乃天子后也,张灯可废。”上遽为之罢。

  景祐四年,以本官知制诰,服金紫,同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,提举诸司库务。迁翰林学士、知审官院。元昊反,西边用兵,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。公视四路山川险易,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,某路贼所不攻,某路宜急为备。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,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,后皆为名将。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,任福等战死。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,夺招讨副使、知秦州;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,夺招讨副使,知耀州。公因言:“此两人,天下之选也,其忠义智勇,名动夷狄,不宜以小故置之。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,尤不可深责主将。”由是忤宰相意,并其他议格不行。明年,贼入泾原,战定川,杀大将葛怀敏,乃公指言为备处。由是始以公言“为可信,而前所格议,悉见施行,因复遣公安抚泾原路。”

  公曰:“陛下复用韩琦、范仲淹,幸甚。然将不中御,兵法也。愿许公便宜从事。”上以为然。因言诸路都部署可罢经略副使,以重将权,而偏将见招讨使以军礼。置德顺军于笼竿城,废泾、原等五州营田,以其地募弓箭手,其所更置尤多。方公使还,行至泾州,而德胜寨兵迫其将姚贵闭城叛。公止道左,解装为牓射城中以招贵,且发近兵讨之。初,吏白曰:“公奉使且还,归报天子尔。贵叛,非公事也。”公曰:“贵,土豪也,颇得士心,然初非叛者。今不乘其未定速招降,后必生事,为朝廷患。”贵果出降。

  明年四月,以学士权三司使。自朝廷理元昊罪,军兴而用益广,前为三司者,皆厚赋暴敛,甚者借内藏,率富人出钱,下至果菜皆加税,而用益不足。公始受命,则曰:“今国与民皆弊矣,在陛下任臣者如何。”由是天子一听公所为。公乃推见财利出入盈缩,曰:“此本也,彼末也。”计其缓急先后,而去其蠧弊之有根穴者,斥其妄计小利之害大体者,然后一为条目,使就法度。罢副使、判官不可用者十五人,更荐用材且贤者。期年,民不加赋而用足。明年,以其余偿内藏所借者数百万。

  又明年,其余而积于有司者数千万,而所在流庸,稍复其业。公曰:“臣之术止于是矣。且臣母老,愿解烦剧。”天子多公功,以为翰林学士承旨,兼端明殿学士、群牧使。初,宦者张永和方用事,请收民房钱十之三,以佐国事。下三司,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,公执以为不可。度支副使林潍附永和,议不巳,公奏罢潍,乃止。益、利、夔三路转运使,皆请增民盐井课,岁可为钱十余万,公亦以为不可。而权幸因缘,多见裁抑。京师数为飞语,及上之左右,往往馋其短者,上一切不问,而公为之亦自若也。

  及公既罢,上慰劳之。公顿首谢曰:“非臣之能,惟陛下信用臣尔。”丁母忧去职。服除,复为学士、群牧使,再迁给事中。

  皇祐三年,以本官为枢密副使。公持法守正,遂以身任天下事。凡宗室、宦官、医师、乐公、嬖习之贱,莫不关枢密而滥恩幸,请随其事,可损损之,可绝绝之,至其大者,则皆著为定令。由是小人益怨构,为飞书以害公。公得书,自请曰:“臣恐不能胜众怨,愿得罢去。”上愈知公为忠,为下令购为书者甚急,公益感励。在位六年,废职修举,皆有条理。枢密使狄青以军功起行伍,居大位,而士卒多属目,往往造作言语,以相扇动,人情以为疑,而青色颇自得。公尝以语众折青,为陈祸福,言古将帅起微贱至富贵而不能保首领者,可以为鉴戒。青稍沮畏。

  嘉祐元年三月,拜户部侍郎、参知政事。三年,迁吏部侍郎。八月某日,以疾薨于位,享年五十有六。

  公在政事,论议有所不同,必反复切劘,至于是而后止,不为独见。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,至施行之,亦未尝自名。其所设施,与在枢密时特异,岂政事者丞相府也,其体自宜如是耶?公为人纯质,虽贵显,不忘俭约。与其弟纯臣相友爱,世称孝悌者言王氏。遇人一以诚意,无所矫饰。善知人,多所称,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。有文集若干卷。

  将终,口授其弟纯臣遗奏,以宗庙至重、储嗣未立为忧。天子愍然,临其丧,辍视朝一日,赠左仆射,太常谥曰“文安”。

  曾祖讳某,某官,赠太傅;妣某氏,某国太夫人。祖讳某,某官;父讳某,某官,皆赠太师、中书令兼尚书令。祖妣某氏,某国太夫人。妣某氏,某国太夫人。

  娶丁氏,安康郡夫人。

  子男三人:同老,大理评事;周老,太常寺太祝,早卒;朋老,大理评事。二女:长适校书郎戚师道,早卒;次未嫁。王氏自迁虞城,由公曾祖而下,或葬双金,或葬土山,皆在虞城。

  嘉祐某年某月某日,改葬公之皇考于某县某乡某原,而以公从葬焉。铭曰:

  王为祁人,遭乱不还。六世之祖,初留砀山。
  其后再迁,虞宋之间。遂安其居,葬不远卜。
  宋多名家,王实大族。族大而振,自公显闻。
  公初奋躬,以学以文。逢国多事,有劳有勤。

  利归于邦,怨不避身。帝识其忠,谓堪予弼。
  俾副枢机,出入惟密。遂参政事,实有谋谟。
  谁中止之,不俾相予。帝有褒章,愍锡之赠。
  长于百寮,考德惟称。维古载功,在其庙器。
  今亦有铭,幽宫是閟。


梦远书城(guxuo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